Tempo可视化分析平台自动化预警功能让您随时get业务数据变化
2023-05-16 20:09:06
次
在企业的业务活动中,往往会产生很多重要指标,管理者通过后台或者BI大屏及时获悉指标的变化情况,就能快速发现业务异常并进行处理,但是在实际工作中,管理者很难做到24小时都随时关注数据变动。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相关人员不盯着后台,也能第一时间知道业务数据的异常呢?
可以试试Tempo可视化分析平台I的自动化预警功能,通过设置,在发生数据异常后,将会以邮件的形式将异常及时传达给管理者,让业务与人的链接更紧密,进一步提升企业数字化协作效率。
自动化预警适用于哪些场景
小T作为某工厂的数据分析师,需要及时将生产额未达标等异常信息告知给领导,在实际工作中,不同的生产车间作业流程和需求标准不一样,小T使用了Tempo BI的自定义预警功能,能帮助自己高效完成复杂多样的业务场景分析需求。
▶ 场景1:不同车间,同个预警条件
老板A:小T,我需要所有车间,在未达到同一生产额时触发预警条件。
小T:简单,我设置多组条件规则,在生产额随车间分布图中,设置条件规则:生产额<2000就可以了,哪个车间的额度不达标一目了然。
▶ 场景2:同一车间,不同零部件,不同预警条件
老板A:小T,我需要车间1,不同的零部件在未达到不同的生产额时触发预警条件。
小T:设置一个固定值条件规则,在生产额随零件分布图中,设置条件规则:部件1<300、部件2<450、部件3<700、部件4<500。
▶ 场景3:不同用户,相同预警条件
老板A:小T,我需要不同生产商,生产的零部件在未达到相同的生产额时触发预警条件。
小T:针对不同的组织机构/角色,设置一个固定值条件规则,在生产额随零件分布图中,设置条件规则:生产额<500。即表示生产商1的用户登录时,按照所设置的生产商1相关条件显示对应样式;生产商2的用户登录时,按照所设置的生产商2相关条件显示对应样式。
▶ 场景4:不同用户、不同零部件,相同目标额
老板A:小T,我需要不同生产商,生产不同的零部件在未达到相同的生产额时触发预警条件。
小T:针对不同的组织机构/角色,设置一个多组条件规则,在生产额随零件分布图中,设置条件规则:部件1生产额<500,部件2生产额<600。即表示生产商1的用户登录时,按照所设置的生产商1相关条件显示对应样式;生产商2的用户登录时,按照所设置的生产商2相关条件显示对应样式。
Tempo可视化分析平台如何实现自动化预警
了解了自动化预警功能的适用场景后,那如何去配置自动化预警功能呢?Tempo可视化分析平台可以通过简单的三步满足这些复杂预警的设置。
第一步:对场景内需要预警的图形通过“图形条件格式”设置预警条件,支持复杂条件规则设置,能直观看到图形上的预警效果(如:填充、标记点等)。
第二步:保存并发布场景、并对场景设置成果权限,支持根据动态身份发送预警消息。Tempo大数据分析平台内置完善的用户、角色与应用授权机制,支持用户进行详细的成果授权控制,用户可在授权范围内进行成果的访问和成果的调用。在实现分析成果精细化控制的同时,确保数据成果的安全性。
第三步:在可视化分析-发布区、或者门户管理中,新建预警,配置预警信息即可完成设置。
Tempo可视化分析平台,自动化数据预警
Tempo可视化分析平台自动化预警功能能够支持多维度、多指标、多身份的复杂规则预警条件,并通过邮件等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用户,解决大型企业复杂预警的问题,实现千人千面智能数据预警。
(1) 预警触发条件可选择
预警方式分为场景预警、按图形预警两种,“按场景预警”表示当前场景中任意图形满足条件格式,即会触发预警,发送预警邮件;“按图形预警”表示当所选择预警图形满足条件格式时,触发预警,发送预警邮件。实际业务中,管理者可根据需求,只关注看板中的某个预警信息,或者关注整个场景。
(2) 预警执行模式可配置
预警执行配置,需要设置执行的模式,既可以按频率预警(如每几小时预警一次),也可以按固定周期(如每周一的早上8点预警),以及开始时间、截止时间相关信息,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设置。
(3) 预警内容信息可编辑
插入动态变量,收件人可直接通过邮件了解数据情况,也可以点链接返回系统,观察预警信息。预警信息设置,需要设置通知渠道、收件人、通知标题、通知内容相关信息。
(4) 预警任务可追溯
中心记录历史预警情况,可查看历史设置预警是否执行成功,以及失败原因。配置完成预警信息后,将会在“预警中心”显示一条记录,可以查看预警任务的基本信息,对预警任务进行编辑、启用/暂停、立即执行、删除、查看日志等操作,一个场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添加多个预警任务。
小T总结
Tempo可视化分析平台的自定义预警功能,能以邮件的形式将业务数据的异常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,满足复杂多样的业务场景分析需求,实现千人千面的智能数据预警。
一方面可以通过业务问题的实时反馈、决策、处理,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的进一步损失;另一方面可以让业务与人的连接更紧密,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数字化协作效率。